2018-06-30 . . . 2018-09-08

Thresholds of Perception

Catherine Christer Hennix

1/1
下一頁

Installation view, Catherine Christer Hennix

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Empty Gallery.

Nur (For Marian Zazeela), 2005

Sonoilluminecences, 2018

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Empty Gallery.

Toposes, 1974/2018

Topos #3, Topos #4

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Empty Gallery.

Toposes, 1974/2018

Topos #3, Topos #4, Topos #5, Topos #6

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Empty Gallery.

Toposes, 1974/2018

Topos #1, Topos #2, Topos #3, Topos #4

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Empty Gallery.

Fragments from LINCOS (For Intergalactic Communications), 1969/2018

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Empty Gallery.

Installation view, Catherine Christer Hennix

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Empty Gallery.

Brackets, 1976/2018

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Empty Gallery.

The Least Measurable Cardinal, 1973/2018

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Empty Gallery.

Installation view, Catherine Christer Hennix

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Empty Gallery.

The Least Non-Measurable Cardinal, 1975/2018

Brouwer’s Bar, 1975/2018

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Empty Gallery.

Two Topologies, 1976/2018

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Empty Gallery.

Thresholds of Perception 是瑞典前衛作曲家,詩人,數學家和視覺藝術家Catherine Christer Hennix (1948生) 亞洲的首個展覽,展覽的作品亦是至今為止最全面的一次畫廊展示。1970年代,年輕的Hennix在紐約市中心與不少當時帶領藝術發展的靈魂人物成為多年好友,當中包括亨利·弗萊恩特、迪克·希金斯、 A·克諾爾斯、沃爾特·德·瑪莉亞,以及或許是最重要的拉蒙特·揚和瑪麗安·扎澤拉;她的作品深深受到這個時期的影響。而透過揚,Hennix更認識了印度音樂家Pandit Pran Nath並最終成為他的門生。Pran Nath就著持續音和非西方音調系統的想法更成為了Hennix藝術創作實踐的中心元素。

Thresholds of Perception 對於她音樂創作的檢視,是同時的進入與超越。她的音樂,是她最為人所認識的,亦是理解她複雜而闊廣視覺實踐的入口,再繼而領進她的哲學思想。Hennix 涵蓋多個範疇包括哲學、數學和電腦科學的獨特學術背景,讓她能以一個獨有的角度去接收同儕在藝術上的創新想法和實踐。她的研究亦在大量的數學和哲學文本中表現出來,當中可窺見各種的影響如伊斯蘭哲學、語言學、直覺主義數學和能劇。Hennix的視覺藝術作品,多數是作她音樂與寫作的補充或伸延而創作的,是她透過非文字途徑去表達出其異質思考系統的一個嘗試 。

在Hennix於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的新近個展《Traversée du Fantasme》後, Empty Gallery的展覽中展出的是從Hennix筆記簿中抽選出的歷來作品之再想像和再創造,當中包括了選自她1976年在斯德哥爾摩當代美術館一個極具開創性展覽《Toposes and Adjoints》的作品。Hennix採用簡約主義繪畫及雕塑的傳統策略以表達其極為個人的智慧宇宙,是次的作品亦完全表現了她在這方面的天賦。

在畫廊的上層,Hennix裝置了其最新完成的作品,當中處理的是「音階波形」這概念的多樣性,如遞迴氣場、視覺、空間和概念現象。空間被一個場域特定的裝置作品所主導,由持續的正弦波音階和慢流動投映所組成。這當中的構想,有部分是來自Hennix對拉蒙特·揚和瑪麗安·扎澤拉的Dreamhouse的致敬。此外,還有一系列燈箱,印有音階波形的視覺再現­, 是Hennix1970年代在斯德哥爾摩EMS (Electronic Music Studio) 時的創作。

在下層空間,畫廊展示了Hennix1976年的展覽《Toposes and Adjoints 》中一系列重構的作品。這些作品包括了一系列簡約風格的不銹鋼雕塑,是Hennix刻意作為對沃爾特·德·瑪莉亞的一個回應;還有Hennix形容為「無限圖畫」,以橫楣裝飾排列的自我創造字形和一聯「煤煙繪畫」,其中如鏡面的鋁正方形因著逐漸沉積的煤煙灰而轉化為單黑色。

當要去描述Hennix整體實踐中的這批晚期作品,詩人查爾斯·史坦以這樣說:「就像煤煙畫開展了一個空白的鏡像空間,並以一個對黑色原初狀態的回歸作結,Hennix的理論結構也從最根本的「空無概念」而建立起來,並在最後將所有產生的結構推倒成對空無的總概(並同時允許如幻象般出現、豐富而具序列性的數學結構和可能性,在凝想思維接力前閃發微光)。」這個描述是一個很合適的總結。Hennix的作品作為一個整體,動用了符號組合式的串聯,但為的並不是傳遞一個特定的意義,而是要在觀者中產生一個沉思和自悟的空間。

 

Catherine Christer Hennix(現於柏林生活及工作)

Catherine Christer Hennix,1948年生,與在瑞典長大的兄長演奏鼓樂,為其創作生涯的開端。1960年代中期,她在斯德哥爾摩的Golden Circle欣賞了爵士樂代表人物如約翰·柯川、埃里克·多爾菲、戴斯特·戈登、阿切·斯普和塞西爾·泰勒的演出。中學畢業後,Hennix隨即進入斯德哥爾摩前衛音樂廠牌Elektronmusikstudion (EMS)工作,並參與了早期聲音合成器和錄音帶的研發工作。1968年的紐約之旅,她認識了迪克·希金斯和艾莉森·克諾爾斯,並與不少在當時仍處於萌芽階段的美國前衛音樂作曲家成為了好朋友,當中最重要的包括亨利·弗萊恩特和拉蒙特·揚。揚介紹Hennix 認識印度拉格大師 Pandit Pran Nath,Hennix後來在Pran Nath門下進行密集研究。在這段時間,Hennix帶領同剛上場的現場電子樂團The Deontic Miracle,從日本雅樂和中世紀後期的早期聲樂作曲家佩羅坦和萊奧南的作品中汲取靈感。1976年樂團演奏Hennix的原創作品,並作為「Brouwer’s Lattice」的一個組成部分,在斯德哥爾摩當代美術館展出;而在同年的較後時間,在同一地方,Hennix舉行了她的第一個個人展覽《Topos and Adjoints》。一邊廂,當Hennix繼續與亨利·弗萊恩特、Marc Johnson、阿圖·羅素和阿圖·拉默斯一起進行音樂演出,另一邊廂,她亦同時擔任紐約州立大學紐柏茲分校的數學及電腦科學教授,並應馬文·閔斯基的邀請,出任MIT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的訪問教授。她現居於德國柏林,是一位作曲家和作家。她一書兩冊的文字作品結集已由Blank Forms Editions出版,而另一系列檔案式記錄作品亦會在 Empty Editions和Blank Forms Editions的合作下推出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