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8 . . . 2025-03-01

Respirare

Reina Sugihara

1/1
下一頁

Empty Gallery榮幸呈獻東京藝術家杉原玲那(Reina Sugihara)的首次個展《呼吸》(Respirare)。杉原的畫作瀰漫著神秘的氛圍,其創作過程漫長而儀式化,往往歷經數月甚至數年的反覆追溯、疊加和抹除。她的創作始於一件憑直覺選中的物件,而這些物件因其本質的模糊與未知,成為探索現象學的切入點。在藝術家個人意識的介入下,這些物件轉化為形影朦朧的顏料,作品中若隱若現的輪廓,宛如微風吹拂下輕顫的樹葉,偶然有機的特質暗示了一種自我維持的現實。雖然繪畫媒介常被視為過時,杉原的畫作卻巧妙地呼應了多種歷史傳統,例如超現實主義的自動創作、戰後日本與歐洲繪畫的肉體傾向,以及宗教藝術的沉思傳統,卻又悄然自成一格。

乍看之下,將杉原的作品歸類爲風景畫似乎並不恰當。然而,她的畫作用色粗獷而奔放,散發出鐵鏽、焦油和泥土的質感,雖然方式陌生,卻確實喚起對大地的感受,如硫磺般翻滾的色彩、乳白顏料的透明漩渦、樹脂狀的結晶,以及光線折射下閃亮的礦物霧氣。這些作品與地質現象或地貌頗有相似之處,但它們是否真的能被視為風景畫?倘若古典風景畫的傳統是建基於以自主主體(或非肉體的自我)為描繪的參照,那麼杉原的畫作又植根於何處?

正當戶外寫生重新流行之際,杉原的創作卻走向了截然相反的方向。她從創作重心從陽光充沛的遼闊空間轉向昏暗的內景,從豐盈的視覺走向遲疑的氛圍——這種轉變似乎刻意指向回歸內省的過程。她的創作不僅把觸覺置於首位,同時透過描繪外在世界,強調一種主動的棲居態度或張力十足的共存關係。這些作品如同身心的快拍,以微小的方式捕捉零星的印象,記錄下異質時間的沉積,展現出身體感知和認知的混亂本質。這些「令人警覺的可塑性流」逐漸累積為稠密的痕跡,彷彿向日葵效應般,抵抗自我的否定,朝向觀者的光芒生長。過去的影像自我消除,並被吸收至畫作土壤(即支撐藝術表現的物質)的深淵,隱喻著大地或「土壤」的無序性,以及混亂所蘊涵的潛在生產力。被物質填滿的空間既包含一切又什麼都沒有,其本質的物質豐富性同時空虛又充實。

某些靈修者將呼吸比作門的搖擺,把身體/自我視為單單一個外殼——內在和外在之間的活躍支點。杉原的畫作不是讓我們接觸到現象的背面,而是進入現象之間的縫隙。這些畫作之所以努力逃離語言的支配,並非為了再現內部狀態,而是成為記載內部過程的證據,這些過程永遠無法被完全同化。透過這樣的方式,杉原揭示了我們如何感知世界,穿越微小的邊界,探索主客之間曖昧而豐富的虛空。她的作品是孤獨的紀錄,也是時空質量的紀錄,在遠離日常經驗的同時,卻又接近其本質——作為我們所經歷一切的根源。

正如西田幾太郎所言:「內在是徹底的外在,外在是徹底的內在,從內到外,從外到內,形式意味著被形成,世界形成自身。」 杉原的畫作亦是如此。它們的目標並非再現事物或激發特定的情感,而是作為內在探索的深刻紀錄。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種探索也許無非是生活本身。